
【摘要】2013年12月30日財政部頒布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本文僅對執(zhí)行該制度時支出類會計科目中初始化設置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高等學校會計制度 支出類科目 初始化
2013年12月30日財政部頒布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財會[2013]30號,以下簡稱“新制度”),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F(xiàn)通過分析新制度會計科目的變化,以及支出類會計科目在初始設置中碰到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旨在促進高校會計制度的實施和完善。
一、會計科目的變化
1. 會計科目數量比較。新制度54個,舊制度38個,新制度比舊制度增加16個,其中資產類增加7個,負債類增加6個,凈資產類增加3個,支出類增加2個。但收入類減少2個。
2. 不同性質的會計科目增減變動比較。
(1)新制度資產類科目。新增了“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還返額度”、“累計折舊”、“在建工程”、“累計攤銷”、“待處理資產損溢”科目;刪除了“對校辦產業(yè)投資”科目。新制度將舊制度中的“應收及暫付款”科目拆分為“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科目; “其他對外投資”科目拆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科目;將舊制度的“現(xiàn)金”、“材料”、“借出款”科目改為“庫存現(xiàn)金”、“存貨”、“其他應收款”科目。
(2)新制度負債類科目。新增了“應繳國庫款”、“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新制度將舊制度的“應付及暫存款”拆分為“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科目;將舊制度的“借入款項”按借款時間的長短拆分為“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科目;將舊制度的“應交稅金”科目改為“應繳稅費”科目。
(3)新制度凈資產類科目。新增了“非流動資產基金”、“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非財政補助結轉”、“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科目,刪除了“固定基金”科目。
(4)新制度的收入類科目。新增了“財政補助收入”科目,刪除了“教育經費撥款”、“科研經費撥款”、“其他經費撥款”科目。
(5)新制度的支出類科目。新增了“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離退休支出”和“其他支出”科目,刪除了“撥出經費”、“結轉自籌基建”科目。
二、新制度支出類科目設置變化分析
新制度將舊制度的“教育事業(yè)支出”、“科研事業(yè)支出”2個一級科目平行分為“教育事業(yè)支出”、“科研事業(yè)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離退休支出”5個一級科目,在每個一級科目下按照“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財政補助支出”、“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和“其他資金支出”等層級進行明細核算,并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支出功能分類”對相關科目進行明細核算?!盎局С觥焙汀绊椖恐С觥泵骷毧颇肯聭敯凑铡墩罩Х诸惪颇俊分小爸С鼋洕诸悺钡摹翱睢奔壙颇窟M行明細核算。只有“上繳上級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經營支出”、“其他支出”不需要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支出經濟分類”的“款”級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根據2014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支出經濟分類”的“類”科目有10類,目前高校日常業(yè)務使用的一般只有4類,分別為“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和“其他資本性支出”。其中“工資福利支出”科目中的“款”級科目有8個、“商品和服務支出”科目中的“款”級科目有32個、“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科目中的“款”級科目有14個、“其他資本性支出”科目中的“款”級科目有14個,共計“款”級科目68個。
以“教育事業(yè)支出”科目為例,由于“教育事業(yè)支出” 科目下設“財政補助支出”、“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和“其他資金支出”3個一級明細科目,3個一級明細科目再分設為“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科目,按照新制度規(guī)定的層次核算,“教育事業(yè)支出”科目設置到“款”級科目數量為204個。表1僅為“教育事業(yè)支出——財政補助支出——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工資福利支出”科目下的“款”級科目的行次表。
按照表1所示的方式對新制度下的支出類會計科目初始化設置,“教育事業(yè)支出”、“科研事業(yè)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離退休支出”科目設置到“款”級科目的累計總數量將為1 020個,總行次為1 190行??梢姡诟咝崉湛颇砍跏蓟O置中,新制度下支出類科目設置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科目數量繁多、級次過多。按照新制度規(guī)定進行科目設置,科目級次最少也要設置5個級次,“款”級科目數量為1 020個,支出類科目設置行次為1 194行次。
二是賬務處理復雜、緩慢,極其容易出錯。新制度一級平行科目較多,在賬務處理時很容易科目之間發(fā)生交替錯誤,特別是在一級科目選錯時,由于“款”級科目在各個一級科目下都相同,會計人員在賬務處理時,更大程度上只關注了票據開支內容與“款”級科目是否一致,所以對一級科目是否選擇正確與否極其容易被出錯。
三是查詢、匯總困難。新制度對支出類科目平行分成了5個一級科目核算,當需要查詢高校某項業(yè)務發(fā)生的總費用時,無法一次準確查出,只有通過查詢每個1級科目下的“款” 級科目后,進行手工匯總。耗時大、工作效率低,匯總困難,數據還不準確 。
三、支出類科目初始化設置的改進建議
1. 減少科目級次,將“支出經濟分類”的“款”級科目進行功能項目輔助核算。具體的做法是:將原來的5個級次改成3個級次,減少科目級次,充分利用財務軟件功能,將支出經濟分類的“款”級科目、收入功能分類科目、項目進行功能項目模塊化設置。
2. 將科目與項目通過財務軟件功能進行模塊化設置。將“教育事業(yè)支出”、“科研事業(yè)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離退休支出”科目在設置項目核算的同時,與一級科目進行綁定。如在賬務處理時當一級科目選錯時,在項目編號輸入完成后,點擊確定時,系統(tǒng)自動彈出提示“科目與項目不符”,以確保各項費用支出正確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準確。表2為改進后“教育事業(yè)支出——財政補助支出”科目初始設置級次和行次表。
通過表2的方式改進后,新制度下“教育事業(yè)支出”、“科研事業(yè)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離退休支出”科目設置的累計總數量僅為50個,支出類全部總行次僅為54行次。
3. 加強財務人員業(yè)務培訓。舊制度下會計核算人員核算相對獨立,在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后,基本上就可以進行賬務核算了。但是,新制度下要求財務會計核算人員掌握的財務知識結構相對復雜,如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出、政府收支分類、財政項目及專項資金的組成,收入、支出資金來源和使用范圍的知識。因此,高校財務人員應結合本職崗位,認真學習新制度與舊制度的變化,認真領會新制度內涵,對新制度進行全面細致的學習,同時也要加強財務會計信息化的學習。
主要參考文獻
1. 財政部.2014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2. 財政部.事業(yè)單位會計準則.財政部令第73 號,2012-12-05
3. 財政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財會[2013]30號,2013-12-30
【作 者】
羅水秀(副教授)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分院 浙江紹興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