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學術?學術就是人類對某一認識的深化和系統(tǒng)化,學術思想就是學術研究的主要成果,也是學術研究具有意義的集中體現(xiàn)。學術研究的內容來源于現(xiàn)實世界,是對現(xiàn)實世界上相互關系的提純與加工,不能脫離現(xiàn)實問題。而我國目前的學術研究則脫離了這個研究范疇,把學術研究弄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是不正確的。學術研究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學術研究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已是老生常談。但越老的話題就越具有新意和價值,能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必定包含有非常豐富的內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涉及的哲學問題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問題,理論來源于實踐,并可以反作用于實踐,實踐是主要的,理論依附于實踐,并最終要接受實踐的檢驗,理論研究的內容也是來源于實踐的,要有實際內容,沒有實際內容的研究是沒有價值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學術研究要“頂天立地”,頂天就是理論研究,立地就是實際研究。因此就有人做頂天研究,有人做立地研究,這種觀點基于社會分工的理論應該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如果割裂二者之間的關系就是錯誤的,因為無論頂天還是立地都離不開實際,離開了現(xiàn)實,離開了實際,離開了實踐,一定不可能研究出有價值的內容,必定會走進歷史的垃圾堆,看著自己的研究作品成為垃圾該是多么讓人難過的一件事情。其實做這樣的研究還不如和朋友們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有意義。研究內容要具體,要有實際內涵,哲學這么具有形而上特征的學科,也是非常實際的,以至于恩格斯說“沒有統(tǒng)一的君主就沒有統(tǒng)一的神”,沒有超越時空的東西,沒有絕對的形而上,萬事萬物肯定都是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
沒有研究內容的研究,研究起來讓人非常痛苦,沒有研究內容還要研究,基本上要發(fā)揮想象力,編出一些所謂的研究內容來,這就是說謊,說謊是非常具有難度的工作,所以研究起來會非常痛苦。如果有具體的研究內容,研究起來充滿樂趣,非常輕松,成果也會非常顯著,大師們寫出的名著,肯定都是在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下出現(xiàn)的,達爾文寫《物種起源》,曹雪芹寫《紅樓夢》,亞當斯密寫《國富論》,馬克思寫《資本論》,泰勒寫《科學管理》,費孝通寫《江村經(jīng)濟》,都是內容豐富具體而生動,研究者精神愉悅,讀者也樂于看到,于國于民、于人于己都是大有益處的。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使全世界的人們都知道了人是由猴子變化來的,以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而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日不落帝國,其經(jīng)濟組織方式基本是按照國富論中的思想而來,自由競爭,看不見的手,政府是守夜人,以至于到了今天研究經(jīng)濟的人,每每提到經(jīng)濟學的歷史也是從國富論開始,三百年來沒有改變。如果不是具有豐富的內容,深切的現(xiàn)實關懷,不可能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馬克思的《資本論》全面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生產(chǎn)生活方式,揭露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在全世界流行,指導了世界范圍內的工人運動,居功至偉。
具有實際內容的研究,需要研究者具有豐富的對研究內容的實踐,根據(jù)二八原則,研究者中80% 的研究者應該是沒有多少實踐經(jīng)驗的研究者,能夠上馬殺賊,下馬著書的人不多,而既有實踐經(jīng)驗又有理論水平的研究者,這個比例就更少了。沒有什么對研究內容的實踐,怎么可能得到有豐富內容和深刻價值的研究內容呢?只能在一些無關緊要、人云亦云的問題上寫一點文章,發(fā)表一些見解。說總是比做容易,不會寫字的人也可以指導別人應該怎么寫,只要說一句寫得要和顏真卿一樣就行了,不管練沒有練過字都可以說這句話,都可以拿這句話來指導別人。可是這句話中如何寫得跟顏真卿一樣,顏體的特點是什么,怎么進行練習內容卻是相當?shù)呢S富,而比這更加豐富的是心中的思考和手上的感覺,這要比說一句話復雜得多。
反觀我們今天的研究,現(xiàn)實中難道就沒有問題嗎?多少人都在研究些什么?。垦芯康膬热莼径际敲绹谘芯渴裁?,我們就跟著研究什么,什么內容容易發(fā)文章,我們就研究什么,從來沒有想過現(xiàn)實中存在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F(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非常多,大家關注的看病難,就醫(yī)難,上學難問題,農(nóng)民工問題,春運問題,國際上的低碳談判問題,每個問題都是那么的迫切與現(xiàn)實,關乎我們的切身利益,研究不出來有價值的內容,就要受欺負??墒俏覀兺耆珶o視這些內容,而是弄一堆假想的數(shù)字,編造一些所謂的定理公式,經(jīng)過一番復雜的推理,得到一個人人皆知的結論,有意義嗎?我認為沒有一點兒意義。
?。?定量與定性相結合
目前在國內學術研究中,無論是自然科學研究還是社會科學研究,定量研究明顯重于定性研究,特別是在一些不適合數(shù)量研究的內容上,也是公式定理從前到后通篇都是。難道有公式就是高深,沒有公式水平就肯定不高嗎?《資本論》通篇沒有幾個公式,《國富論》也沒有什么公式,在牛頓之前,自然科學中的研究中公式都不是很多,所以牛頓寫了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在經(jīng)濟學中,從數(shù)理學派產(chǎn)生之后,數(shù)學才得到了大量應用。管理學中也只是在運籌學產(chǎn)生之后,數(shù)學才有擴大的趨勢。數(shù)學雖然產(chǎn)生得非常早,但是成為嚴密的數(shù)學體系也是近幾百年的事情,難道沒有數(shù)學之前人類就不做研究了嗎?難道經(jīng)濟學、管理學等學科不應用數(shù)學就不能做研究了嗎?
數(shù)學研究空間位置與數(shù)量關系,主要的特點在于精確嚴密,號稱人類思維的體操,當然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但是它也不是萬能的,有它自己的用武之地,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在自然科學研究中大都是對物的研究,易于定量化,因此數(shù)學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用來表達相互關系和進行推理簡潔明快。社會科學本質上是對人的研究,人是具有復雜特性的生物,在人的精神特性上,沒有嚴格意義上的“1 + 1 = 2”這樣的公式,因此如果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像對待自然科學一樣對待社會科學,根本是不可能的。不過在一定的范圍內需要計算數(shù)量的時候,數(shù)學還是有用的,因此數(shù)學應用就是用在它應該用的地方,我們不能說數(shù)學無用,但是數(shù)學肯定也不是萬能的。目前在我國社會科學的研究中言必稱數(shù)學者大有人在,可是作出成績的又有誰呢?我認為這股風氣非常不好,屬于歪風邪氣,一定要改。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要相互結合。定量研究的特點是精確,缺點是數(shù)字的精確性不能控制,如果數(shù)字是精確的,數(shù)字畢竟是有局限的,包含的信息相對較少,僅就數(shù)字來作出判斷,很容易誤判,數(shù)字是判斷的有力支撐。定性研究的優(yōu)點在于快捷,考慮因素眾多全面,缺點在于不夠精密,容易流于空疏,定性研究易于偏向空虛。二者各有特點,二者的關系可以通過乒乓球運動這個項目表示出來。當對手發(fā)球過來時,一般是定性判斷旋轉方向和強度,速度快慢、落點等內容,具有再快的運行速度的大腦,在這一瞬間也不可能通過嚴密的運算,精密的推理最后輸出結果,進行還擊,如果真是這樣的情況的話,基本是已經(jīng)輸了,因為球早已經(jīng)落地了。但是定量研究在練習時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練習的時候進行定量分析可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乒乓球飛行時受到的空氣阻力、重力、球拍給予球的沖量,這些因素的綜合導致乒乓球的飛行狀態(tài),這些在練習中經(jīng)過仔細的思考,可以幫助練習者更快地掌握技術,然后經(jīng)過持久的訓練,最終達到心手合一,定性判斷的地步。
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好文章的標準肯定是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tǒng)一。但當二者相比較時,內容是大于形式的,特別是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的形式客觀平實,因此內容和思想更加重要,所以一篇文章水平的高低,不是看它究竟寫了什么公式,做了多少推理,核心在于它提出了什么新觀點,有什么實際應用價值,這是主要的,不能因為使用了很多的公式就肯定這篇文章水平有多高。我們中國的論文數(shù)量和公式使用水平在世界上都是居于前列的,這從經(jīng)濟學和管理學前二十名雜志的對比中就可以得到這種印象,但是我國的學術還是被國際上的同行看不起,原因何在呢?主要原因之一我認為就在于我們過于追求形式的花哨,而內容卻非??仗摵湾钊?。
每一個做學術研究的人都應該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多出精密思想,為我國的學術研究添磚加瓦,為我國能夠在世界學術之林立于不敗之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