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第八章 金融工具會計
第一節(jié) 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本節(jié)知識框架圖
考點一: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分類
考試要點 |
答題方法 |
金融資產的分類 |
債權類投資按照直接指定和指定之外進行區(qū)分 直接指定情形:能夠消除或減少會計錯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指定之外情形: (1)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最為目標→以攤余成本計量 (2)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出售該金融資產為目標→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3)除劃分為上述兩類金融資產之外的金融資產,主要指以出售該金融資產為目標→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股權類投資按照對被投資方影響程度和直接指定區(qū)分 直接指定: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投資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的當期損益 注意:凡是被指定的,一律不能重分類,不能計提減值準備 |
金融負債的分類 |
金融負債有“直接指定”和“直接指定之外”兩種分類方法。 直接指定: (1)能夠消除或顯著減少會計錯配。 (2)公允價值為基礎對金融負債組合或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組合進行管理和績效考核,并在企業(yè)內部以此為基礎向關鍵管理人員報告。 直接指定之外: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2)金融資產轉移涉及的金融負債按相關規(guī)定處理 (3)財務擔保合同,以及不屬于以上(1)的以低于市場利率貸款的貸款承諾,按照依據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確定的損失準備金額以及初始確認金額扣除依據《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相關規(guī)定所確定的累計攤銷額后的余額孰高進行計量。 (4)其他金融負債,按攤余成本計量 注意:金融負債不允許在初始確認后進行重分類 |
考點二: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初始計量
考試要點 |
答題方法 |
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初始計量 |
企業(yè)在初始確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時,按照公允價值計量。 |
交易費用 |
除交易性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負債的交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交易費用計入投資收益;交易性金融負債的交易費用計入財務費用)外,其他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交易費用計入初始成本中 |
考點三: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后續(xù)計量
考試要點 |
答題方法 |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 |
金融資產: (1)按照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確認每期的投資收益 (2)按照攤余成本超過可收回金額的部分計提減值準備,計入當期“信用減值損失”,且允許價值回升時在原計提金額內沖回 (3)處置時,處置價款與賬面價值之差計入當期損益 金融負債:按照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確認每期的財務費用等融資成本科目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
(1)按照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確認每期的投資收益【債權類】 按照實際收到的現(xiàn)金股利確認為當期的投資收益【權益類】 (2)按照攤余成本超過可收回金額的部分計提減值準備,計入當期“信用減值損失”,同時貸記“其他綜合收益”,后期價值回升按照公允價值上升處理 (3)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4)處置時,債權類金融資產處置價款與賬面價值之差計入當期損益,同時將持有期間因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其他綜合收益”余額結轉至留存收益;股權類(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處置價款與賬面價值之差計入留存收益,同時將持有期間因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其他綜合收益”余額結轉至留存收益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
(1)按照債券面值×票面利率確認每期的投資收益【債權類】 按照實際收到的現(xiàn)金股利確認為當期的投資收益【權益類】 (2)不可以計提減值準備 (3)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4)處置時,債權類金融資產處置價款與賬面價值之差計入當期損益,不結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
金融資產的減值 |
一般方法: (1)如果該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后已顯著增加,企業(yè)應當按照相當于該金融工具整個存續(xù)期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其損失準備。 (2)如果該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后并未顯著增加,企業(yè)應當按照相當于該金融工具未來12個月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其損失準備 “特定”方法 對于購買或源生的已發(fā)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企業(yè)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僅將自初始確認后整個存續(xù)期內預期信用損失的累計變動確認為損失準備。 “簡化”方法 (1)未包含重大融資成分/不考慮1年內融資成分的應收款項或合同資產 (2)包含重大融資成分,同時企業(yè)作出會計政策選擇,按照相當于整個存續(xù)期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損失準備的應收款項或合同資產。 (3)租賃應收款,同時企業(yè)作出會計政策選擇,按照相當于整個存續(xù)期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損失準備。 |
考點四:金融資產的重分類
考試要點 |
答題方法 |
以攤余成本計量→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
按該資產在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原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以攤余成本計量 |
應以其在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作為新的賬面余額 |
以攤余成本計量→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
按該金融資產在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原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該金融資產重分類不影響其實際利率和預期信用損失的計量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以攤余成本計量
|
應將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轉出,調整該金融資產在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并以調整后的金額作為新的賬面價值,即視同該金融資產一直以攤余成本計量。該金融資產重分類不影響其實際利率和預期信用損失的計量 |
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
應繼續(xù)以公允價值計量該金融資產,同時應將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從其他綜合收益轉入當期損益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 期損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 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
應繼續(xù)以公允價值計量該金融資產 |
考點五: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qū)分
考試要點 |
答題方法 |
金融負債 |
答題時,嚴格根據金融負債的判定條件解答: (1)向其他方交付現(xiàn)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合同義務(如應付賬款); (2)在潛在不利條件下,與其他方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義務(如企業(yè)簽出的金融期權); (3)將來須以企業(yè)自身權益工具結算或 可以企業(yè)自身權益工具結算的合同,且該合同是一項非衍生工具,該工具使企業(yè)承擔或可能承擔交付可變數(shù)量自身權益工具的義務(如按工具的余額可以企業(yè)自身股票贖回的工具); (4)將來須以企業(yè)自身權益工具結算或可以企業(yè)自身權益工具結算的合同,且該合同是一項衍生工具,該工具將通過或可通過以固定金額的現(xiàn)金或其他金融資產換取固定數(shù)量的企業(yè)自身權益工具以外的其他方式結算(如以股票凈額結算的、針對企業(yè)自身股票的簽出看漲期權)。 注意:金融負債的核心判斷條件時“強制性義務”,考生需要根據題目中明示或暗示判斷相關方是否有強制性義務;另外“固定換固定”一般作為權益工具,“固定換非固定”一般屬于金融負債。 |
權益工具 |
答題時,考生嚴格根據權益工具的定義:擁有某個企業(yè)在扣除所有負債后的資產中剩余權益的合同 判定是否屬于權益工具。 注意:權益工具的核心判斷條件時“非強制性義務”。 |
【沖刺案例8-1】
甲公司為上市公司,自2×17年以來發(fā)生了下列有關事項:
(1)甲公司2×17年10月10日自證券市場以50000元購入一項債券投資組合,初始確認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2×17年12月31日,考慮到該債券組合公允價值持續(xù)下跌至49000元,甲公司將該債券投資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2)2×17年1月1日,甲公司自證券市場購入面值總額為1000萬元的債券。購入時實際支付價款1039.49萬元,另外支付交易費用5萬元。該債券發(fā)行日為2×17年1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還本債券,期限為5年,票面年利率為5%,年實際利率為4%,每年12月31日支付當年利息。甲公司將該債券作為其他債權投資核算。甲公司購入債券時確認的其他債權投資的入賬價值為1044.49萬元,年末確認的利息收入為50萬元,計入了投資收益。
(3)甲公司2×17年8月委托某證券公司代理發(fā)行普通股10000萬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按1.2元的價格出售。按協(xié)議,證券公司從發(fā)行收入中扣取2%的手續(xù)費。甲公司將發(fā)行股票取得的收入10000萬元計入了股本,將溢價收入2000萬元計入了資本公積,將發(fā)行費用240萬元計入了財務費用。
(4)甲公司于2×18年9月1日從證券市場上購入A上市公司股票1000萬股,每股市價10元,購買價格10000萬元,另外支付傭金、稅金共計50萬元,擁有A公司5%的表決權股份,不能參與對A公司生產經營決策,對A公司無重大影響。甲公司擬長期持有該股票,且近期無售出意向,因此將其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確認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10000萬元,將交易費用50萬元計入了當期損益。
<1> 、分析、判斷并指出正保公司對上述(1)至(4)事項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事項(1)會計處理不正確之處:
理由:根據金融工具準則的規(guī)定,企業(yè)在只有在改變其管理金融資產的業(yè)務模式時,才對受影響的金融資產進行重分類。
正確的處理: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應對該金融資產計提信用減值損失。
(2)事項(2)中,債權投資的入賬價值正確。
理由:債權投資入賬價值=購買價款1039.49萬元+相關交易費用5萬元=1044.49(萬元)。
2×12年末確認的利息收入不正確。
理由:投資收益應根據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
投資收益=債權投資攤余成本×實際利率×期限=1044.49×4%×1=41.78(萬元)。
(3)事項(3)中,確認的股本10000萬元正確(0.5分) ;確認資本公積2000萬元、確認財務費用240萬元不正確。
理由:企業(yè)發(fā)行權益工具收到的對價扣除交易費用后,應當增加所有者權益,企業(yè)在發(fā)行、回購、出售或注銷自身權益工具時,不應當確認利得或損失。
正確的處理是:確認股本10000萬元,確認資本公積1760萬元(2000-240)。
(4)事項(4)中,將該股票投資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核算不正確。
理由:在投資企業(yè)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無重大影響之下,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不應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核算,近期無售出意向,說明該金融資產是非交易性的。
正確的會計處理:該股票投資應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核算,該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為10050萬元。
【沖刺案例8-2】
1.甲公司為制造業(yè)企業(yè)。20x1年5月8日,甲公司支付價款1016萬元 (含交易費用1萬元和已宣告發(fā)放現(xiàn)金股利15萬元),購入乙公司發(fā)行的股票200萬股,占乙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的0. 5%。
當年5月12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發(fā)放的現(xiàn)金股利15萬元;6月30日,該股票市價為每股5.2元;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該股票,該股票當日市價為每股5元。
20x2年5月9日,乙公司宣告發(fā)放股利4000萬元;同年5月13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發(fā)放的現(xiàn)金股利;5月20日,甲公司以每股4. 9元的價格將股票全部轉讓。
本例中,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上述業(yè)務對甲公司20x1年度和20x2年度損益, 以及20x1年末和20x2年末所有者權益的影響分別計算如下:
情形1:如果甲公司將購入的乙公司股票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1)20x1年乙公司股票價格變動的影響=5元/股X200萬股-(1016萬元-15萬 元)=-1(萬元)
因此,上述業(yè)務減少甲公司20x1年末所有者權益1萬元。
(2)20 x2年收到現(xiàn)金股利而確認的投資收益=4 000 x0. 5% =20 (萬元)
20x2年出售股票而確認的投資收益=轉讓價格-此時該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4.9 元/股x200萬股-5元/股x200萬股=-20(萬元)
因此,上述業(yè)務減少甲公司20x2年度損益為0,對20x2年末所有者權益沒有影響。
情形2:如果甲公司將購入的乙公司股票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1)20x1年5月8日購買乙公司股票的投資收益=-1萬元,即購買時的交易費用。
20x1年乙公司股票價格變動對損益的影響=5元/股x200萬股-(1016萬元-15 萬元-1萬元)=0
因此,上述業(yè)務減少甲公司20x1年度損益1萬元。
(2)20 x2年收到現(xiàn)金股利而確認的投資收益=4000x0. 5% =20(萬元)
20x2年出售股票而確認的投資收益=轉讓價格-此時該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4.9 元/股X200萬股-5元/股x200萬股=-20(萬元)
因此,上述業(yè)務對甲公司20x2年度損益的影響為0。
【沖刺案例8-3】
2.甲公司為一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20x8年甲公司有關金融工具業(yè)務的相關資料如下:
(1)甲公司為賺取股票交易差價,于20x8年10月10日自證券市場購入A公司發(fā)行的股票200萬股,共支付價款1720萬元,其中包括交易費用8萬元。購入時,A公司已宣告但尚未發(fā)放的現(xiàn)金股利為每股0. 16元,甲公司于11月10日收到該現(xiàn)金股利。
甲公司將購入的A公司股票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核算。20x8年12月2日,甲公司出售該金融資產,收到價款1920萬元。甲公司購入該股票時確認金融資產成本1688萬元,處置時確認了相應的投資收益。
(2)甲公司經批準于20x8年1月1日以1051540元的價格發(fā)行債券10000張,每張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為10%,期限3年,每年末付息一次,實際年利率為8%。債券利息調整采用實際利率法攤銷。甲公司將該債券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負債 核算,在進行會計處理時,確認的應付債券面值為1000000元;20x8年末確認的應付利息為80000元,利息費用為100000元。
本例中:
(1)甲公司對事項(1)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甲公司應將該金融資產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因為甲公司購入該金融資產是為了近期內出售以賺取差價。
因此,該金融資產的成本應當是:1720-8-200x0.16=1680 (萬元),交易費用8萬元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已宣告但尚未發(fā)放的現(xiàn)金股利應作為應收股利,而不能計入成本。
(2)甲公司20x8年末計算的利息不正確。
正確的利息金額應當是:
應付利息=應付債券面值x票面利率x期限=1000000 x10% x1=100000(元) 利息費用=應付債券攤余成本x實際利率x期限=1051540x8% x1=84123(元)
【沖刺案例8-4】
甲公司為國內一家大型上市公司,2019年1月1日起根據規(guī)定開始執(zhí)行新的金融工具準則,其在2019年發(fā)生的部分業(yè)務如下:
(1)1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轉讓其所持有的A公司5%的股份,轉讓價款1200萬元;同時雙方簽訂了一項看漲期權合同約定,如果6個月后A公司股價上漲未達到4.5%,乙公司有權要求甲公司回購上述股份,回購價款1350萬元,且需以甲公司的自身股份作為支付對價,股份數(shù)量按回購時甲公司的股票市價來計算。甲公司將該期權合同作為權益工具核算。
(2)3月25日,甲公司購入B公司股票10萬股,支付價款225萬元(舍交易費用2萬元和B公司巳宣告尚未發(fā)放的股利5萬元),甲公司將其指定為交易性金融資產。4月10 0,甲公司收到B公司發(fā)放的股利5萬元。6月30日,B公司股票的每股市價為22元。7 月23日,B公司再次宣告分紅,每股股利為0.3元,8月12日,甲公司收到該股利。10 月31日,B公司股票的每股市價為21.5元。11月20日,甲公司拋售所持B公司股份,每股售價21.3元,交易費用3萬元。甲公司于出售時確認的投資收益為-5萬元。
(3)4月18日,甲公司發(fā)行一批短期債券,甲公司在發(fā)行文件中作出以下說明以提示投資者注意:“本公司將根據本批短期債券的公允價值變動情況一次性或分批回購,投資者無權拒絕。”甲公司將該批債券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4)甲公司持有一項非交易性股權投資,并在初始確認時將其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6月15日,該股權投資發(fā)生減值65萬元,甲公司將其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同時減記金融資產賬面價值65萬元。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1)根據資料,逐項判斷甲公司的處理是否恰當,如不恰當請指出不當之處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甲公司的處理不恰當。
不當之處:甲公司將期權合同作為權益工具核算不恰當。
理由:由于A公司的股價不受甲公司控制,且將來回購時甲公司需以可變數(shù)量的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該期權合同符合金融負債的特征,甲公司應當將其作為金融負債核算。
(2)甲公司的處理不恰當。
不當之處:甲公司于出售時確認的投資收益為-5萬元不恰當。
理由:甲公司出售時應確認的投資收益=(21.3-21.8)×10-3=-8(萬元)。
(3)甲公司的處理不恰當。
不當之處:甲公司將該批債券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不恰當。
理由:根據規(guī)定,企業(yè)可以將金融負債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但該指定應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1)能夠消除或顯著減少會計錯配;(2)根據正式書面文件載明的企業(yè)風險管理或投資策略,以公允價值為基礎對金融負債組合或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組合進行管理和績效考核,并在企業(yè)內部以此為基礎向關鍵管理人員報告。但甲公司發(fā)行的該批債券不符合上述直接指定的條件,甲公司可以將其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4)甲公司的處理不恰當。
不當之處:甲公司減記金融資產賬面價值65萬元不恰當。
理由: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企業(yè)應當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確認其損失準備,并將減值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且不減少該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賬面價值。因此,甲公司應當確認其他綜合收益65萬元,而非減記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
【沖刺案例8-5】
甲公司于20x0年12月15日購入一項公允價值為1000萬元的債券(不考慮相關費用)。該債券期限10年,年利率為5%(與購入時的市場利率一致),依據金融資產分類條件,被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該債券初始確認時,甲公司確定其不屬于購入或源生的已發(fā)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有關會計處理如下(單位:萬元):
借:其他債權投資 1000
貸:銀行存款 1000
20x0年12月31日(財務報告日),由于市場利率變動,該債券的公允價值跌至950萬元。甲公司綜合分析后認為,該債券的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后并無顯著增加,應按12個月預期信用損失計量預期信用損失,經計算金額為30萬元。有關會計處理如下(為了簡化,此處不列示收到利息收入的會計分錄):
借:信用減值損失 30
其他綜合收益 20
貸:其他債權投資 50
據此,20x0年12月31(財務報告日),其他綜合收益中的累計損失為20萬元,即:以12個月預期信用損失代表的累計減值變動30萬元,抵銷公允價值變動總額50萬元后的余額。在利潤表中,甲公司將該債券減值損失30萬元在資產減值損失相關項目中列報。
20x1年1月1日,甲公司決定以當日的公允價值950萬元出售該債券投資。有關會計處理如下(不考慮相關稅費因素):
借:銀行存款 950
貸:其他債權投資 950
借:投資收益 20
貸:其他綜合收益 20
處置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資產時,應將其他綜合收益中的累計金額結轉至當期損益。
【沖刺案例8-6】
(1)甲公司發(fā)行的優(yōu)先股要求每年按6%的股息率支付優(yōu)先股股息,且甲公司承擔了支付未來每年6%股息的合同義務,因此甲公司就該強制付息的合同義務確認金融負債。
(2)乙公司發(fā)行的一項永續(xù)債,無固定還款期限且不可贖回、每年按8%的利率強制付息;該項工具的期限永續(xù)且不可贖回,但乙公司承擔了以利息形式永續(xù)支付現(xiàn)金的合同義務,所以乙公司將該強制付息的合同義務確認金融負債。
(3)2019年1月1日,丙公司向丁公司發(fā)行以自身普通股為標的的看漲期權。根據期權合同,如果丁公司行權,丁公司有權以每股10元的價格從丙公司購入普通股100萬股;該期權以現(xiàn)金換普通股的方式結算。丙公司將該看漲期權確認為金融負債。
(4)2月3日,甲公司向A公司轉讓其所持有的丙公司5%的股份,轉讓價款1200萬元;同時雙方簽訂了一項看漲期權合同,合同中約定如果6個月后丙公司股價上漲未達到4.5%,A公司有權要求甲公司回購上述股份,回購價款為1350萬元,且需以甲公司的自身股份作為支付對價,股份數(shù)量按回購時甲公司的股票市價來計算。甲公司將該期權合同作為權益工具核算。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根據資料(1)至(3),逐項判斷上述事項中對相關金融工具的分類是否正確,如不正確,分別說明理由并指出正確的分類。
【參考答案】
(1)甲公司的分類正確。
(2)乙公司的分類正確。
(3)丙公司的分類不正確。
理由:丙公司以現(xiàn)金換普通股方式結算,若是丁公司行權,則丙公司將交付固定數(shù)量的普通股,同時從丁公司收取固定金額的現(xiàn)金。由于看漲期權屬于衍生工具,且將來要以固定數(shù)量的股票進行結算,因此丙公司發(fā)行的看漲期權應作為權益工具核算。
(4)甲公司的分類不正確。
理由:由于丙公司的股價不受甲公司控制,且將來回購時甲公司需以可變數(shù)量的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該期權合同符合金融負債的特征,甲公司應當將其作為金融負債核算。
【沖刺案例8-7】
甲公司2×18年有關股票投資資料如下:
(1)1月1日,甲公司以6元/股的價格購入乙公司股票60萬股,準備近期出售,其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發(fā)放的現(xiàn)金股利每股0.1元,另付相關交易費用0.6萬元。甲公司將其作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進行處理,支付的相關交易費用計入初始入賬價值中。
(2)3月20日,乙公司股票的價格為7元/股。
(3)4月30日,該股票出現(xiàn)不可逆轉性大幅下跌,該股票的市場價格為5元/股,對此甲公司確認了信用減值損失60萬元。
(4)6月15日,甲公司將持有的乙公司股票以每股6.5元的價格全部對外出售。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要求:
根據資料(1)判斷甲公司的相關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說明正確的會計處理并計算股票的初始入賬價值。
根據資料(3)判斷甲公司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根據資料(1)-(4),計算甲公司出售該金融資產時對營業(yè)利潤的影響金額。
【參考答案】
根據資料(1),甲公司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甲公司購入乙公司股票并準備近期出售,應將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進行處理,支付的相關交易費用計入投資收益中。
初始入賬價值=60×(6-0.1)=354(萬元)。
根據資料(3),甲公司的會計處理不正確。交易性金融資產后續(xù)計量不需要計提減值準備,應將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根據資料(1)-(4),甲公司出售該金融資產時的賬面價值是300萬元,影響營業(yè)利潤的金額=6.5×60-300=90(萬元)。
【沖刺案例8-8】
ABC公司于2019年2月1日向EFG公司發(fā)行以自身普通股為標的的看漲期權。根據該期權合同,如果EFG公司行權(行權價為102元),則EFG公司有權以每股102元的價格從ABC公司購入普通股1000股。
要求: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判斷ABC公司發(fā)行的看漲期權在下列三種結算條件下分別屬于金融負債還是權益工具,并說明理由。
① 期權以現(xiàn)金凈額結算;②期權以普通股凈額結算;③期權以現(xiàn)金換普通股方式結算。
【參考答案】
①期權以現(xiàn)金凈額結算,ABC公司發(fā)行的看漲期權為金融負債。
理由:ABC公司在潛在不利的情況下要交付一項資產(現(xiàn)金凈額進行結算),不屬于權益工具,而是金融負債。
②期權以普通股凈額結算,ABC公司發(fā)行的看漲期權為金融負債。
理由:ABC公司有義務向EFG公司交付非固定數(shù)量的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所以屬于金融負債。
③期權以現(xiàn)金換普通股方式結算,ABC公司發(fā)行的看漲期權為權益工具。
理由:ABC公司以現(xiàn)金換普通股方式結算,若是EFG公司行權,則ABC公司將交付固定數(shù)量的普通股,同時從EFG公司收取固定金額的現(xiàn)金??礉q期權屬于衍生工具,且將來要以固定數(shù)量的股票進行結算,因此屬于權益工具。
【沖刺案例8-9】
甲公司是一家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yè),自2018年1月1日起執(zhí)行財政部于2017年發(fā)布的新修訂的《企業(yè)會計準則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金融工具系列會計準則(簡稱“新準則”)。為確保新準則的有效執(zhí)行,該公司于2017年11月組織會計人員進行了新準則集中培訓。培訓結束時,會計人員對自2018年開始可能發(fā)生的與金融工具業(yè)務相關的會計處理進行討論交流。部分人員發(fā)言要點摘錄如下:
會計人員A:公司的債券業(yè)務較多。對于購入的債券,如果公司管理該類債券投資的業(yè)務模式既以收取該類債券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目標又以出售該類債券為目標,且該類債券在特定日期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僅為本金和以未償付的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在初始確認時,除非在符合規(guī)定條件時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否則應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會計人員B:公司持有的除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以及對合營企業(yè)的權益性投資以外的權益工具投資,均應按公允價值計量并將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會計人員C:對公司商品銷售形成的不含重大融資成分的應收賬款,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應當始終按照相當于整個存續(xù)期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計量其損失準備。
會計人員D:公司將來購買的債券如果符合規(guī)定的條件,且在初始確認時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則公司無需在資產負債表日對該債券投資進行減值測試。
會計人員E:套期工具通常應是衍生金融工具,但公司對外匯風險進行套期時,可以將非衍生金融資產(選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除外)或非衍生金融負債的外匯風險成分指定為套期工具。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要求:
(1)判斷會計人員A的說法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如存在不當之處,指出不當之處并說明理由。
(2)判斷會計人員B的說法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如存在不當之處,指出不當之處并說明理由。
(3)判斷會計人員C的說法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如存在不當之處,指出不當之處并說明理由。
(4)判斷會計人員D的說法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如存在不當之處,指出不當之處并說明理由。
(5)判斷會計人員E的說法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如存在不當之處,指出不當之處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存在不當之處。“應當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說法不當。
理由:金融資產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①企業(yè)管理該金融資產的業(yè)務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目標又以出售該金融資產為目標;②該金融資產的合同條款規(guī)定,在特定日期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僅為對本金和以未償付的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
(2)存在不當之處。
“均應按公允價值計量并將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說法不當。
理由:企業(yè)可以將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收益的金融資產。
(3)不存在不當之處。
(4)存在不當之處。
“無需在資產負債表日對該債券投資進行減值測試”的說法不當。
理由:公司將來購買的債券如果符合規(guī)定的條件,且在初始確認時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公司在資產負債表日對該類債券投資需要進行減值測試。
(5)不存在不當之處。
【沖刺案例8-10】
甲公司為一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甲公司在編制2×15年年度財務報告時,內審部門就2×15年以下有關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分類提出異議: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根據下述資料,逐項分析、判斷甲公司對相關金融工具的分類是否正確,并簡要說明理由。
(1)2×15年6月1日,甲公司購入乙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fā)行的5%有表決權股份,該股份的限售期為12個月(2×15年6月1日至2×16年5月31日)。除規(guī)定具有限售期的股份外,乙上市公司其他流通股自首次公開發(fā)行之日上市交易。甲公司對乙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甲公司將該項股票投資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并采用成本法進行核算。
『參考答案』
(1)甲公司持有乙上市公司股份的分類不正確。
理由:企業(yè)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權(不包括股權分置改革中取得的限售股權),如果對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應當按照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將該限售股權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或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2)2×15年7月1日,甲公司從上海證券交易所購入丙公司2×15年1月1日發(fā)行的3年期債券50萬份。該債券面值總額為5000萬元,票面年利率為4.5%,于每年年初支付上一年度債券利息。甲公司購買丙公司債券合計支付了5122.5萬元(包括交易費用)。
甲公司持有該債券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每日流動性需要,且相關合同條款規(guī)定,在特定日期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僅為對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因此,甲公司將該債券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參考答案』(2)甲公司將所持丙公司債券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正確。
理由:甲公司的業(yè)務模式的目標是滿足每日流動性需求,其通過既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資產來實現(xiàn)這些目標。這表明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及出售金融資產這兩者對于實現(xiàn)業(yè)務模式的目標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另外,該金融資產的合同條款還規(guī)定,在特定日期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僅為對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那么該金融資產滿足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類的條件。
(3)2×14年2月1日,甲公司從深圳證券交易所購入丁公司同日發(fā)行的5年期債券80萬份,該債券面值總額為8000萬元,票面年利率為5%,支付款項為8010萬元(包括交易費用)。甲公司將其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甲公司2×15年下半年資金周轉困難,遂于2×15年9月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出售了60萬份丁公司債券,出售所得價款扣除相關交易費用后的凈額為5800萬元。出售60萬份丁公司債券后,甲公司在未來期間對剩余20萬份丁公司債券,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主,但不排除在未來擇機出售該類金融資產的可能。甲公司將該債券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參考答案』
(3)甲公司將所持丁公司債券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不正確。
理由:甲公司對剩余20萬份丁公司債券的業(yè)務模式發(fā)生改變,即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主,但不排除在未來擇機出售該類金融資產的可能。甲公司應將其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4)2×15年9月1日,甲公司與某投資機構簽訂合同,按照合同,投資機構向甲公司提供100盎司黃金。6個月后,甲公司應當向投資機構支付與110盎司黃金等值的本公司股票以結算該合同。其中,黃金價值按6個月后的市場公允價值確定,股票數(shù)量以到期日前30個交易日甲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盤價為基礎進行計算。甲公司將該合同分類為權益工具。
『參考答案』
(4)甲公司將該合同分類為權益工具不正確。
理由:該合同屬于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yè)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業(yè)根據該合同將交付可變數(shù)量的自身權益工具,應劃分為金融負債。
【沖刺案例8-11】
甲公司為上市公司,按年對外提供財務報告,有關投資業(yè)務如下。
甲公司2016年以3130萬元銀行存款作為對價購入乙公司當日發(fā)行的5年期、一次還本、分期付息的一般公司債券。次年1月3日支付利息,票面年利率為5%,面值總額為3000萬元。另支付交易費用2.27萬元,實際利率為4%。甲公司管理該金融資產的業(yè)務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目標,且該現(xiàn)金流量僅為對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
要求:根據資料,判斷該項金融資產的類型,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應將其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理由:甲公司根據該項投資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特征及業(yè)務模式,即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目標,且該現(xiàn)金流量僅為對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因此應將其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沖刺案例8-12】
甲公司為上市公司,按年對外提供財務報告,有關投資業(yè)務如下。
(1)甲公司以3130萬元銀行存款作為對價購入乙公司當日發(fā)行的5年期、一次還本、分期付息的一般公司債券。次年1月3日支付利息,票面年利率為5%,面值總額為3000萬元。另支付交易費用2.27萬元,實際利率為4%。甲公司管理該金融資產的業(yè)務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目標,且該現(xiàn)金流量僅為對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
(2)因甲公司管理該類金融資產的業(yè)務模式發(fā)生改變,甲公司在未來期間對該類金融資產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主,但不排除在未來擇機出售該類金融資產的可能,當日,該項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仍為3500萬元。因此,甲公司將該金融資產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3)甲公司購入乙公司當年1月1日發(fā)行的公司債券,該債券的面值為1000萬元,票面利率為10%,期限為5年,每年末付息,到期還本。合同約定,該債券的發(fā)行方在遇到特定情況時可以將債券贖回,且不需要為提前贖回支付額外款項。甲公司在購買該債券時,預計發(fā)行方不會提前贖回。甲公司根據其管理該債券的業(yè)務模式和該債券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特征,將該債券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甲公司支付了買價1100萬元,另支付經紀人傭金10萬元,印花稅0.2萬元。經計算,該投資的內含報酬率為7.29%。2×10年初甲公司因持有該債券的意圖發(fā)生改變,將該項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當日其公允價值為900萬元,甲公司在重分類日減少其他綜合收益200萬元。
<1> 、根據資料(1),判斷該項金融資產的類型,并說明理由。
<2> 、根據資料(1),編制2×08年購買債券時的會計分錄。
<3> 、根據資料(2),判斷甲公司的處理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說明理由。
<4> 、根據資料(3)說明甲公司在重分類日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應將其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理由:甲公司根據該項投資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特征及業(yè)務模式,即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目標,且該現(xiàn)金流量僅為對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因此應將其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2>會計分錄為:
借:債權投資--成本 3000
--利息調整 132.27
貸:銀行存款 3132.27
<3>甲公司的處理不正確;
理由:甲公司管理該金融資產的業(yè)務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目標又以出售該金融資產為目標,因此,應當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4>參考分錄:
借:其他債權投資 3500
貸:債權投資 3081.86
其他綜合收益 418.14
甲公司的處理不正確
理由:重分類日應減少其他綜合收益191.13萬元。
甲公司購入該金融資產初始成本=1100+10+0.2=1110.2(萬元)重分類日該金融資產賬面價值=1110.2+1110.2×7.29%-1000×10%=1091.13(萬元),重分類日形成其他綜合收益借方發(fā)生額=1091.13-900=191.13(萬元),
會計分錄為:
借:其他債權投資 900
其他綜合收益 191.13
貸:債權投資 1091.13
【沖刺案例8-13】
甲公司系從事信息技術開發(fā)的高科技境內上市公司,為拓展業(yè)務內容,擬進行金融工具投資及股份激勵,公司組織相關管理人員進行研討,會議要點如下:
(1)會議就擬實施的股權激勵計劃的標的股票來源進行了討論:因公司的上市性質,只能通過向激勵對象發(fā)行股份的方式進行股權激勵。
(2)甲公司將6月20日購入的一項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司財務部門認為應按照該資產在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計量,但該重分類導致的原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不應計入損益。
(3)甲公司擬于12月10日購入X公司股票1000萬股作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每股購入價為5元,如購入另需支付相關費用15萬元。甲公司認為購入時應按照5015萬元確認該交易性金融資產。
(4)甲公司將收到的C公司開具的不帶息商業(yè)承兌匯票向A銀行貼現(xiàn),取得貼現(xiàn)款1200萬元。合同約定,在票據到期日不能從C公司收到票據款時,A銀行可向甲公司追償。甲公司財務處認為應終止確認該項金融資產。
(5)甲公司對擬實施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按以下原則進行會計處理: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以可行權股票期權數(shù)量的最佳估計為基礎,按照股票期權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同時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判斷(1)至(5)的觀點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如存在不當之處,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觀點(1)存在不當之處。
理由:甲公司是上市公司,根據有關規(guī)定,公司實施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標的股票來源可以通過發(fā)行股份和回購公司自己的股份兩種方式。
2. 觀點(2)部分表達存在不當之處。
理由:企業(yè)將一項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應當按照該資產在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原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
3. 觀點(3)存在不當之處。
理由:取得作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發(fā)生的交易費用應計入投資收益,不應計入成本。
4.觀點(4)存在不當之處。
理由:附追索權方式的應收票據貼現(xiàn),不應當終止確認該項金融資產,應當繼續(xù)確認所轉移金融資產整體,并將收到的對價確認為一項負債。
5.事項(5)存在不當之處。
理由: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應以可行權股票期權數(shù)量的最佳估計為基礎,按照股票期權在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同時計入資本公積。
【沖刺案例8-14】
甲公司為一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yè),主要從事電網調度、變電站、工業(yè)控制等自動化產品的研究、生產與銷售。2018年,甲公司發(fā)生的與投資業(yè)務相關的資料如下:
(1)甲公司在銷售中通常會給予客戶一定期間的信用期。為了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甲公司與銀行簽訂應收賬款無追索權保理總協(xié)議,銀行向甲公司一次性授信10億元人民幣,甲公司可以在需要時隨時向銀行出售應收賬款。歷史上甲公司頻繁向銀行出售應收賬款,且出售金額重大,上述出售滿足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規(guī)定。
(2)甲公司持有一項具有較高信用質量的債券投資組合,其預期將收取該債券組合相應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但是,按照甲公司既定的對外投資管理政策,如果該債券組合中的某債券的評級跌至特定水平以下且公允價值跌至面值80%以下,甲公司就應通過出售處置該債券組合。
(3)甲公司管理一項股票投資組合,以公允價值進行業(yè)績考核,并基于該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投資決策。該項投資組合的目標將導致金融資產頻繁的出售。
(4)甲公司發(fā)行了一項年利率為7%、無固定還款期限、可自主決定是否支付利息的不可累積永續(xù)債,其他合同條款如下(假定沒有其他條款導致該工具分類為金融負債):
①該永續(xù)債嵌入了一項看漲期權,允許甲公司在發(fā)行第5年及之后以面值回購該永續(xù)債。
②如果甲公司在第5年末沒有回購該永續(xù)債,則之后的票息率增加至12%(通常稱為“票息遞增”特征)。
③該永續(xù)債票息在甲公司向其普通股股東支付股利時必須支付(即“股利推動機制”)。
甲公司根據相應的議事機制能夠自主決定普通股股利的支付;該公司發(fā)行該永續(xù)債之前多年來均支付普通股股利。
(5)2018年4月20日,甲公司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后,判斷其生產產品所需的某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將在較長時期內持續(xù)上漲,甲公司決定對預定3個月后需購入的該原材料采用買入套期保值方式進行套期保值,并與有關方簽訂了相關協(xié)議。甲公司開展的該套期保值業(yè)務符合《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有關套期保值會計方法的運用條件。
據此,甲公司將該套期保值業(yè)務劃分為公允價值套期進行會計處理。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據資料(1),判斷甲公司對該應收賬款應如何進行分類,并簡要說明理由。
2.根據資料(2),判斷甲公司對該債券組合應如何進行分類,并簡要說明理由。
3.根據資料(3),判斷甲公司對該股票投資組合應如何進行分類,并簡要說明理由。
4.根據資料(4),判斷該永續(xù)債應作為權益工具還是金融負債,并簡要說明理由。
5.根據資料(5),判斷甲公司所作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如不正確,指出正確的會計處理。
【參考答案】
1.甲公司該應收賬款應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理由:甲公司該應收賬款的業(yè)務模式符合“既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目標又以出售該金融資產為目標”,且該應收賬款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特征,因此應當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2.甲公司該債券組合應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理由:甲公司的業(yè)務模式雖然要求債券組合在特定觸發(fā)事件發(fā)生時予以出售,但甲公司將該業(yè)務視為持有資產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仍是適當?shù)?。因為出售該債券組合中的某債券不會經常發(fā)生,而只是在特定債券的信用質量發(fā)生重大惡化的情況下為了止損才會發(fā)生,其不會影響該債券組合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特征。
3.甲公司該股票投資組合應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理由:該項股票投資組合是在公允價值基礎上進行管理和業(yè)績評價,因此不符合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的特征,也不符合既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又以出售金融資產為目標的合同安排。甲公司主要考慮其交易性的公允價值變動賺取差價,應將其作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核算。
4.該不可累積永續(xù)債應整體作為權益工具核算。
理由:盡管甲公司多年來均支付普通股股利,但由于甲公司能夠根據相應的議事機制自主決定普通股股利的支付,并進而影響永續(xù)債利息的支付,對甲公司而言,該永續(xù)債并未形成支付現(xiàn)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合同義務;盡管甲公司有可能在第5年末行使其回購權,但是甲公司并沒有回購的合同義務,如果沒有其他情形導致該工具被分類為金融負債,則該永續(xù)債應整體被分類為權益工具。同時,雖然合同中存在利率跳升安排,但該安排也不構成企業(yè)無法避免的支付義務。
5.資料(5)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會計處理:對預定3個月后需購入的原材料采用買入套期保值,是對極可能發(fā)生的相關價格風險引起的現(xiàn)金流量變動風險敞口進行的套期,應作為現(xiàn)金流量套期。
【知識點撥】(1)在初始確認時,企業(yè)可以將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但是該項金融資產“從生到死”全過程,除該權益工具形成的股利收入仍確認為當期損益之外,其他不形成任何計入當期損益的情形。并且該指定一經做出,不得撤銷。(2)企業(yè)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中確認的或有對價構成金融資產的,該金融資產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不得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沖刺案例8-15】
甲公司2020年涉及的金融業(yè)務如下:
業(yè)務1:發(fā)行了一批短期債券。對于該批債券,甲公司將根據其公允價值變動情況擇期回購。
業(yè)務2:乙公司發(fā)行了一批股票期權,該股票期權的標的資產并非乙公司自身股票。 業(yè)務3:丙商業(yè)銀行為某項目籌集資金而向市場發(fā)行了一批結構化理財產品,約定該產品持有方將根據某市場價格指數(shù)變化取得回報,同時持有方的本金不予保證。
業(yè)務4.丁公司發(fā)行了一批3年期公司債券,約定持有方將按固定利率于債券持有期每年末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
要求:根據準則規(guī)定判斷各業(yè)務產生的金融負債計量方式
【參考答案】
業(yè)務1中,甲公司在該批債券發(fā)行時,即有意圖對其進行回購,說明該批債券是為交易而持有的債券,從而應當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業(yè)務2中,股票期權屬于衍生金融工具,須以公允價值計量。對于乙公司而言,該股票期權在初始確認時,應確認為金融負債,且被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業(yè)務3中,丙商業(yè)銀行發(fā)行的實際上是一項非保本理財,且須納入表內核算。在初始確認該產品時,丙商業(yè)銀行應當將其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業(yè)務4中,丁公司如果不直接指定該公司債券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則可將其分類為按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負債。
【沖刺案例8-16】
因政策性要求,下列業(yè)務中涉及到的會計主體自2018年1月1日起執(zhí)行財政部于2017年發(fā)布的新修訂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金融工具系列會計準則,涉及到的具體業(yè)務資料如下:
資料一:
(1)A公司購買了一個貸款組合,且該組合中包含已發(fā)生信用減值的貸款。如果貸款不能按時償付,A公司將通過各種方式盡可能實現(xiàn)合同現(xiàn)金流量,例如通過郵件、電話或其他方式與借款人聯(lián)系催收。
(2)B保險公司持有金融資產組合,為償付保險合同負債提供資金。B保險公司用金融資產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收入償付到期的保險合同負債。為確保來自金融資產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足以償付保險合同負債,B保險公司定期進行重大的購買和出售金融資產的活動,以不斷平衡其資產組合,并滿足償付保險合同負債所需的現(xiàn)金流量。
資料二:
(1)C公司購入了一項債券投資,C公司擬根據該債券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收取現(xiàn)金,且不打算提前處置該債券。
(2)D公司取得非上市公司H公司1.2%的股權,D公司取得該金融資產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近期出售或回購,同時該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也不屬于集中管理的可辨認金融工具組合的一部分。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據資料一中的事項(1)和事項(2),逐項判斷各公司管理金融資產的業(yè)務模式,并簡要說明理由。
2.根據資料二中的事項(1)和事項(2),逐項判斷相關業(yè)務涉及的金融工具應分類為何種金融資產,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參考答案:
(1)A公司管理金融資產的業(yè)務模式是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
理由:A公司管理該貸款組合的業(yè)務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目標。即使A公司預期無法收取全部合同現(xiàn)金流量(部分貸款已發(fā)生信用減值),但并不影響其業(yè)務模式。
(2)B保險公司管理該金融資產組合的業(yè)務模式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資產為目標。
理由:B保險公司的目標是將金融資產的存續(xù)期與相關負債的存續(xù)期進行匹配。
2、參考答案:
(1)C公司應將該債券投資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理由:C公司管理該債券投資的方式,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①企業(yè)管理該金融資產的業(yè)務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現(xiàn)金流量為目標。
②該金融資產的合同條款規(guī)定,在特定日期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僅為對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
(2)D公司應將該金融資產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理由:D公司取得的是權益工具投資,其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特征;同時D公司管理該金融資產的目的也不是交易性,即該金融資產屬于“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