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應該定期對庫存物品、固 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每年至少盤點一 次。發(fā)生庫存物品、固定資產盤虧或毀 損、報廢時,財務會計的核算內容主要 包括對盤虧或毀損、報廢的庫存物品、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轉出的賬務處理,以 及對處置過程中發(fā)生的相關收入、賠 償、費用等的賬務處理;在預算會計中, 僅對處置過程中發(fā)生的處理凈支出進 行賬務處理。 第一,對盤虧或毀損、報廢的庫存 物品和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轉出的賬務 處理。 對盤虧或毀損、報廢的庫存物品、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轉出的賬務處理不 涉及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xiàn)金收支業(yè) 務,因此,僅在財務會計中核算,預算會 計中不進行核算。 一是將盤虧或毀損、報廢的庫存物 品、固定資產轉入待處理資產。 當庫存物品盤虧或毀損、報廢時, 將盤虧或毀損、報廢的庫存物品轉入待 處理資產,按照待處理庫存物品的賬面 余額,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 記“庫存物品”科目。 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單位,若 因非正常原因導致的庫存物品盤虧或 毀損、報廢的,還應當將與該庫存物品 相關的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按照其增 值稅進項稅額,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 科目,貸記“應交增值稅——應交稅金
(進項稅額轉出)”科目。 當固定資產盤虧或毀損、報廢時, 將盤虧或毀損、報廢的固定資產轉入待 處理資產,按照待處理固定資產的賬面 價值,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按 照已計提折舊,借記“固定資產累計折 舊”科目,按照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貸 記“固定資產”科目。 二是按照規(guī)定報經批準后,將盤虧 或毀損、報廢的庫存物品、固定資產的 賬面價值計入當期資產處置費用,借記 “資產處置費用”科目,貸記“待處理財 產損溢”科目。 第二,對處置過程中相關收入、賠 償、費用等的賬務處理。 發(fā)生相關收入、賠償、費用等時的 賬務處理如下。 在財務會計中,處置過程中取得的 殘值或殘值變價收入、保險理賠和過失 人賠償等,借記“庫存現(xiàn)金”“銀行存 款”“庫存物品”和“其他應收款”等科 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發(fā)生 的相關費用,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 目,貸記“庫存現(xiàn)金”和“銀行存款”等科 目。預算會計中不進行核算。 處理收支結清時的賬務處理如下。 如果處理收入大于相關費用的,在 財務會計中,按照處理收入減去相關費 用后的凈收入,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 科目,貸記“應繳財政款”等科目;預算 會計中不進行核算。 如果處理收入小于相關費用的,在 財務會計中,按照相關費用減去處理收
入后的凈支出,借記“資產處置費用”科 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預算 會計中,按照處置過程中發(fā)生的處理凈 支出,借記“其他支出”科目,貸記“資金 結存”等科目。 例1:某單位年底資產清查時,發(fā)現(xiàn) 庫存物品、固定資產盤虧,盤虧固定資 產原值20萬元,已計提折舊15萬元,盤 虧庫存物品賬面余額1萬元,其購進時 增值稅進項稅額為0.17萬元。 財務會計賬務處理如下: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6.17萬 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15萬 貸:固定資產 20萬 庫存物品 1萬 應交增值稅——應交稅金 (進項稅額轉出) 0.17萬 借:資產處置費用 6.17萬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6.17萬 單位不需要進行預算會計核算。 例2:某單位發(fā)生固定資產報廢,報 廢的固定資產原值20萬元,已計提折舊 10萬元,以銀行存款方式取得保險理賠 5萬元,發(fā)生相關處置費用1萬元,用現(xiàn) 金支付。 財務會計賬務處理如下: (1)對報廢資產賬面價值的賬務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10萬 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10萬 貸:固定資產 20萬 借:資產處置費用 10萬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0萬 (2)對處置過程中發(fā)生的相關賠
償、費用的賬務處理: 借:銀行存款 5萬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5萬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1萬 貸:庫存現(xiàn)金 1萬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4萬 貸:應繳財政款 4萬 單位不需要進行預算會計核算。 例3:某單位發(fā)生固定資產毀損, 毀損固定資產原值10萬元,已計提折 舊8萬元,以銀行存款方式取得殘值變 價收入1萬元,以現(xiàn)金支付相關費用2 萬元。 財務會計賬務處理如下: (1)對毀損資產賬面價值的賬務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2萬 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8萬 貸:固定資產 10萬 借:資產處置費用 2萬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2萬 (2)對處置過程中發(fā)生的相關收 入、費用的賬務處理: 借:銀行存款 1萬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萬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2萬 貸:庫存現(xiàn)金 2萬 借:資產處置費用 1萬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萬 預算會計賬務處理如下: 借:其他支出 1萬 貸:資金結存 1萬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政府會計研究 所供稿,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