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企業(yè)會計造假,總會計師不僅要負領導責任,有的甚至要負直接責任,但是總會計師也有難言之隱,那就是現在總會計師的職能還沒有完全到位,權責不對稱,所以不好片面追究責任。劉會長請您談談總會計師不到位的有關情況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劉長琨:總會計師不到位問題不僅表現在職能不到位一個方面,還表現在組織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素質不到位等諸多方面。應當肯定地說,幾年來經過有關部門的多方努力,上述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從總會計師協會調查研究的結果看,不到位問題仍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職能不到位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所謂職能不到位,主要是指對總會計師的職責范圍缺乏一個科學的界定,致使有些總會計師有職無權,作用難以充分發(fā)揮。造成總會計師“不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建設滯后是一個重要原因?,F行的《總會計師條例》是1990年頒布實施的,那時侯我國還處于計劃經濟時期,經過十幾年的改革與發(fā)展,形勢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總會計師條例》卻一直沒有修改過,其中有些內容顯然與新形勢已經不相適應。
記者:您是否認為現行的《總會計師條例》已經到了非修訂不可的地步?如果修訂,主要應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劉長琨:這是肯定的。修訂《總會計師條例》是改革深化、形勢發(fā)展的要求,這一工作應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我認為,在改革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的大背景下修訂《總會計師條例》,不會是局部的小修小補,應該是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規(guī)則,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對我國總會計師制度進行全新的設計,作深刻的變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總會計師的職能重新予以科學的界定。
記者:就企業(yè)而言,您認為總會計師應當處于什么地位,其主要職能是什么?
劉長琨:這是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而且最終要由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確定。我只能就你提出的問題,原則性地談一點有待探討的看法:現在的總會計師,已經不能再局限于計劃經濟時期總會計師的概念。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不斷發(fā)展的新形勢,賦予了總會計師這一概念以新內涵,它的職能應當與外國企業(yè)的首席財務官相同,它不僅是企業(yè)財務與會計工作的最高主管,而且是企業(yè)全面運營與全面發(fā)展的最高策劃者、決策者與組織者之一,是企業(yè)最高領導層的核心成員。
記者:對于中國的總會計師制度應當實現與外國首席財務官制度的國際趨同,這種觀點,您如何看待?
劉長琨: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要想發(fā)展,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須做到“游戲規(guī)則”的國際趨同,但一定要把握住一點:趨同不是照搬。過去我們照搬了許多外國經驗與管理模式,結果都不很成功。趨同是汲取國際經驗與模式的科學、合理、先進的內核,創(chuàng)造適合中國國情的新模式。
記者:總會計師協會在修訂《總會計師條例》工作中發(fā)揮著什么作用?
劉長琨:《總會計師條例》是一個法規(guī)性文件,制定法規(guī)是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事,協會只能從調查研究、反映情況、提出建議的角度起一些輔助作用。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已經向有關部門作出了反映情況的專題報告,不僅提出了修訂《總會計師條例》的建議,同時提出了立法的建議。
協會會長張佑才同志提出:要把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建成總會計師之家,建成總會計師與社會、政府相溝通的橋梁。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推動修訂《條例》,就是在一個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上發(fā)揮“家”與“橋”的作用。我想強調說明的一點是:協會“家”與“橋”的作用,是任何政府部門都無法替代的。
記者:總會計師協會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中能發(fā)揮哪些作用?
劉長琨:行業(yè)協會是實行行業(yè)自律管理的群眾性社團組織,它是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其行業(yè)自律功能和維權功能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行業(yè)自律組織不健全或者功能發(fā)揮不好,市場經濟體制就不可能完善。行業(yè)協會建設及其功能的發(fā)揮,還有利于政府職能的轉變。歷史上我們的人民政府出于良好愿望,管了一些管不了、管不好、不該管的事,費力而不討好;因為管得太多太細,分散了精力,有一些政府應該履行的職責卻沒有做好。轉變政府職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把一些政府不該管、不必管的事交給群眾自己去管,交給群眾社團組織去管,政府集中精力去管好那些應該管、必須管、其他組織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這種社會管理的分工,是現代社會管理的一條重要原則,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
記者: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推動修訂《條例》的努力是否已經取得了成效?社會上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是否一致?您能否進一步談談修訂《條例》的重要意義。
劉長琨:雖然修訂工作還沒有啟動,但我們反映的情況和建議已經得到有關部門和有關領導的重視。我認為,修訂《中國總會計師條例》或者立法勢在必行,它的意義不僅關系到能否建立起中國現代總會計師制度,而且關系到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問題??倳嫀熤贫仁乾F代企業(yè)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總會計師制度不完善,就談不上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改革目標就難以實現。國有企業(yè)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國有企業(yè)改革的目標實現不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整體目標又怎么能夠實現?世間的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我們不能小看微觀環(huán)節(jié)上的工作,應從全局的角度看待總會計師制度建設的深遠意義。
記者:您剛才講到了建立中國現代總會計師制度問題,能否說明一下,現代總會計師制度與以往的總會計師制度有哪些不同?
劉長琨:“建立中國現代總會計師制度”,這是中國總會計師協會首先提出的一個概念,我們認為,應當這樣定義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總會計師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方面做的所有工作。中國現代總會計師制度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這里面有國家層面上政府部門的工作,也包含著廣大總會計師的積極探索與努力。中國總會計師制度,最早是從蘇聯借鑒過來的,它是和計劃經濟相適應的?,F在中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一場帶有革命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變革,與它相適應的現代總會計師制度,與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那個制度必然會有很大不同,而且會有質的區(qū)別。至于說具體會有哪些不同,不是幾句話所能說清楚的,不過新制度一定會借鑒吸收國際上現代管理的新理念、新做法,這一點應當是可以預見的。
記者:國內、國際新形勢的發(fā)展對總會計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現在的總會計師隊伍能夠適應這種形勢的變化嗎?
劉長琨:提高總會計師隊伍整體素質以適應形勢發(fā)展的要求,正是建立現代總會計師制度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這也是中國總會計師協會能夠發(fā)揮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現代總會計師制度要求總會計師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到企業(yè)的全面運營與全面發(fā)展上,而不僅僅是一個賬房先生的角色。這是一個很大的角色定位的變化,所以總會計師必須加強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這一變化。
去年,國際財務總裁協會聯合會主席康奇塔女士到中國總會計師協會訪問,她介紹說:外國對首席財務官的知識結構有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有財務與會計的專業(yè)知識與工作經驗,而且要有現代企業(yè)管理的知識與經驗,還要有相關法律法規(guī)方面的知識與經驗。達到這樣的目標,對我們的總會計師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總會計師已經預見到了這一變化,并已經開始以實際行動迎接這一挑戰(zhàn)。我看到一篇總會計師寫的論文,文章在分析了市場經濟體制下總會計師職能擴展責任加重的變化發(fā)展趨勢后,向所有同行提出了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總會計師,你準備好了嗎?”我感到,有了這種自覺,廣大總會計師一定能夠適應形勢的變化,完成角色定位的轉變。當然這要有一個過程。
記者:21世紀的總會計師應該怎樣做才能與時俱進?
劉長琨:我認為,包括總會計師在內的21世紀的企業(yè)家,必須站在理論的前沿,結合工作實際,學習新知識,研究新問題,使自己不僅成為一個有成就的實踐家,而且成為一個有成就的理論家,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于2005年和2006年連續(xù)兩年開展了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評選活動,并將獲獎論文結集出版。我們的目的是想在全國范圍內為總會計師搭建一個相互交流與學習的平臺,開辟一片進行學術研討的園地。在這一活動中我們發(fā)現,總會計師隊伍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總會計師不僅具有很強的實際工作能力,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參評的許多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這使我們看到了中國總會計師事業(yè)的光明前途。
記者:您對總會計師隊伍的評價很高,可是企業(yè)會計造假行為仍然屢禁不止,您怎么解釋這種現象呢?
劉長琨:不排除有一些總會計師因為素質不高而發(fā)生失職、瀆職行為,甚至直接參與了企業(yè)會計造假。但是,從總體看,總會計師隊伍包括整個企業(yè)高管隊伍是好的,對企業(yè)改革和經濟的發(fā)展是做出了重大貢獻的,這一點應當充分肯定,否則就無法理解這些年來企業(yè)改革和經濟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就這一事實。為什么企業(yè)會計造假現象屢禁不止,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呢?這有多方面、多層面的原因,我們不能孤立地、表象地、就事論事地看問題。會計信息失真,根源不一定在會計人員身上;企業(yè)會計造假,根源也不一定全在企業(yè);它有更深層和多方面的原因。微觀環(huán)節(jié)上的問題,根子可能在宏觀環(huán)節(jié)上。企業(yè)會計造假,如果只從會計工作環(huán)節(jié)和會計人員身上找原因,或者只從企業(yè)找原因,問題不可能得到徹底解決;只有從多層體制和機制上找原因和采取措施,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認為,許多工作的失誤與問題,包括令全社會頭痛的腐敗問題,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應當從多方面特別是從管理體制與機制方面尋找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治本之策。
記者:有人說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改革是“走過場”,您怎么看這一問題?
劉長琨:確有專家曾經指出,有些國有企業(yè)現代企業(yè)制度建設走了過場,雖然構建起了現代企業(yè)制度的管理模式,但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還是老一套。這種情況是有的。由于歷史的原因和諸多因素所致,我們習慣了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幾乎成了一種定勢,一些人對國家的任何大政方針都敢于用形式主義、表面文章來應付,這種自欺欺人的造假行為,其后果比會計造假更為嚴重。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情況是企業(yè)很認真地建立起了現代管理的組織架構,卻難以按照現代管理的原則與方法進行管理。這不是改革走了過場,而是因為改革的不同步不配套造成的。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同時又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大系統工程的一個子系統、子工程。系統理論告訴我們,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作為系統而存在的,同時又存在于一個更大的系統之中,系統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F代企業(y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須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整體完善為前提,現代企業(yè)制度的建立,必然要受到它所從屬的大系統的制約與影響。很難設想,在大系統尚不完善的情況下,作為子系統的現代企業(yè)制度建設能夠獨善其身。
財會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