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現(xiàn)狀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核心課程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界稱之為現(xiàn)代經濟學或主流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西方經濟學以理論抽象、模型復雜、術語深奧、邏輯性強、假設條件多、流派多、相互沖突甚至矛盾的觀點多等特點成為理解和講授的重大障礙。目前國內研究型高校的經濟學講授偏重模型和邏輯性的公式推理,而以教學型為主的國內高校的經濟學講授偏重模型和經濟學基本原理。經濟學教學向來有初級、中級、高級之分,筆者認為模型和邏輯性的分析應該放在中級和高級經濟學來學習,而對于大專及本科一、二年級學生來說學習重點應該放在經濟學原理和經濟思想方面。
目前國內對于微觀經濟學教學研究成果頗多:周懷峰(2009)的《普通本科案例教學研究的幾點思考》當中強調案例對于枯燥的理論進行過渡,加強對理論的理解。博昭(2008)的《關于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思考》當中額外強調采用小論文的方式加強學生主動式學習。陳曉芳(2007)的《經濟學教學的幾種操作模式》詳細介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具體步驟。以上學者大都圍繞案例教學談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沒有意識到經濟思想對于經濟學初學者來說的重要性,現(xiàn)在大多學生在學習西方經濟學時容易照搬經濟思想,這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適應。正是與此,應該注重經濟學基本原理及經濟思想發(fā)展規(guī)律這二個部分的教學。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新嘗試
筆者從事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三年多以來發(fā)現(xiàn)目前本科大多學生對于抽象的經濟學原理不易理解,如再添加晦澀模型數據便更難以接受,于是有必要調整初級經濟學的學習重點,由原先重視模型化到向經濟學原理及思想方面轉變,透過經濟史講解經濟原理及其思想。這即是本文提出的先原理、再思想、后模型的新教學模式。
1.先原理、再思想、后模型的基本教學模式。目前來看,本科學生已經適應“先原理,再思想,后模型”的教學模式。具體是通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原理的講述,結合原理揭示經濟現(xiàn)象的本質特征以及經濟學發(fā)展思想變遷,引出東西方經濟思想的差異性,再結合基礎模型總結經濟學內在規(guī)律。
現(xiàn)在就按照“先原理,再思想,后模型”的順序具體講解這種教學思維。初級微觀經濟學教學工作應該是系統(tǒng)性、完整的一個整體。學習微觀經濟學應該從原理入手,把握西方經濟發(fā)展脈絡和思想變更以及三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
先原理意思就是注重經濟學基本原理的詮釋。首先原理要精煉,圍繞作為“理性人”從事經濟活動作出的經濟行為探討交替關系、機會成本、邊際量以及對激勵作出反應;然后探討“理性人”之間如何進行交易,比如貿易可以改善生活、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好方法、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最后探討宏觀經濟如何運行,包括生活水平取決于生產率、物價與貨幣發(fā)行存在關系、通貨膨脹與失業(yè)存在短期交替關系。
以上幾大原理指導著經濟學方方面面的具體研究方向。學生學習經濟學應該從最基本的原理入手,掌握其內在實質和基本定義,比如像理性人、機會成本、邊際量這些最基本的經濟學定義。
再思想就是通過學習經濟思想掌握基本原理。經濟學發(fā)展速度最快的近三百年中,經濟學發(fā)生了幾次革命,經濟學的革命對于我們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和正確把握適應中國的經濟學路線有很大幫助,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曾經擔心國內高校重西方經濟學的教學轉而放棄了或者是忽略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引導學生站在一個高度看待主流經濟學流派之間的矛盾與觀點的區(qū)別,介紹各流派觀點形成原因。
這個部分的教學其實是有一定的難度,很多高校開設了相關課程,但大部分高校卻沒有重視這部分教學,只是作為選修課來設置;另外擔心學生能否吸收這部分內容。筆者個人認為這個部分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果采用圖表歸納相關基本知識,相信學生可以接受。
后模型是指通過原理的講解和經濟思想的理順再利用最簡單而又有效的模型來解讀經濟學原理。模型這個部分的講解尤為重要,它是進入中級經濟學和高級經濟學學習必須使用到的一種分析工具,對于初學者來說必須掌握基本分析工具,如生產可能性邊界、預算線等。像消費者理論和廠商理論,還有市場理論等等都可以利用模型來解決問題。
在初級經濟學的學習中,以上三個部分教學過程應該注重原理和思想的教學時間,這對于初學者而言,是必要的。模型的學習也非常重要,它是將原理和經濟學思想歸于數學模型,用數學的思想解決問題。這種過渡為更高一級經濟學學習打下基礎。
2.探索新教學模式的原因分析。鑒于目前剛進門的大學生無法很好掌握經濟學知識,入門無道的現(xiàn)實,作為教員來說,當從經濟學基本原理入手,提綱挈領,總領經濟學基本原理下的基本概念,以及背后默認的基本假設;然后在簡單回顧西方經濟學上千年的發(fā)展的同時著重講述三百年來經濟學快速發(fā)展過程。主要講述各個階段的經濟思想,揭露經濟學思想背后的利益鏈條。作為學生應該掌握近代以來各主要經濟學流派經濟思想;作為教員應該負責任的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制度選擇,并非盲目崇拜西方經濟理論。選擇這種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學習目標可以更加明確。自引入國外教材后很多學經濟學的學生無法解釋最基本的問題,學習不能致用。這主要是西方功利主義經濟學與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不相容性導致的,我國經濟學家劉國光教授在2005年7月15日發(fā)表題為《對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一些問題的看法》,告戒青年學子必須學會取西方經濟學之精華,去西方經濟學之糟粕。故而要求學生能夠正確認識主流西方經濟學的功利性,學習經濟思想史可以加深對經濟學的認識,更能夠開拓經濟學視野,在比較過程中學習和研究,進一步促進適應自身的經濟學的發(fā)展。
第二,從實施的效果來看可以達到預期目標。制定的預期目標有三個:首先必須熟練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能夠舉例說明原理和概念。然后針對思想能夠簡單說明歷史當中重要的幾次經濟學革命內容以及觀點。最后能夠根據模型說出經濟學意義,并能夠簡單作圖。從實施效果來看發(fā)現(xiàn)很多數學基礎不好的學生對于經濟思想對抗很感興趣,喜歡經濟學流派之間的不同觀點。
第三,案例教學的使用更能夠突出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越性。案例教學在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國內學者在這個方面有很多很好的見解。作為先原理再思想后模型的教學模式來說,案例教學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三個部分當中原理和模型都需要案例教學的輔助,學生才能夠正確理解經濟學概念和原理,以及對模型的正確的理解。
消費者理論具備典型特征:通過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與生產可能性邊界和預算線比較講解序數效用論和基數效用論的區(qū)別。首先是邊際效用的定義;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定義;預算線和無差異曲線的定義;這些定義都可以用模型來講解,而且可以舉例進一步講解這些曲線推導出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和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還有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這些規(guī)律都不易理解,但采取舉例說明,就可以很好解決。
三、總結
通過經濟思想史角度下的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初級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原理、思想、模型三個典型部分。在原有基礎上注重第二個部分即思想部分的教學,達到學生有“思想”地去鑒別西方經濟學的能力,同時應用案例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吸收原理和模型,以鞏固整個知識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