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案例教學法作為會計專業(yè)教學中連接理論和實踐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在高校會計專業(yè)的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當前,許多會計專業(yè)的教學規(guī)劃中沒有將案例教學法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中考慮進來,在課堂的實際組織中也存在不規(guī)范、計劃性差、教師的案例教學能力不足等問題,這直接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相關知識體系的構建。本文從當前會計專業(yè)案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在遵循教學設計原則的前提下,從各個方面提出了全面提升我國會計專業(yè)案例教學水平的一些思考,借此為我國會計專業(yè)案例教學的高效開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案例教學 導向性 綜合能力 銷售控制
一、會計專業(y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方式的重要性
1.案例教學法是由課本通向實踐的一道重要橋梁
會計專業(yè)本身就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技術性學科,而且,在實際的應用中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教材中沒有涵蓋的細節(jié)和變化,如果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對此不甚了解、沒有準備,在走向實際工作崗位時就會遇到很多障礙。會計案例教學法使掌握理論知識與發(fā)展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在實際的案例學習和分析過程中,通過精心的準備和討論、歸納,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無論在感性上還是在理性上都會得到質的發(fā)展,這就為學生拓展理論知識、走向實踐邁出了一大步。
2.案例教學法是引導式教學思想的重要實現(xiàn)方式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無視學生知識體系的自主構建:無論教師對于教學內容有多么熟練,無論其講解得如何清楚,事實是并沒有拓展學生對于教材以外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良好的思維習慣,而這正是大學教學中的精髓所在。而在會計專業(yè)中實施案例教學法,尤其是在高年級的課堂中實行,不僅能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于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運用和構建知識體系都有很大的幫助。
3.有利于培養(yǎng)一支綜合素質全面、科研能力強的師資隊伍
要在案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首先要對案例及其背景有深刻的認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全面的知識結構和熟悉相關領域的行業(yè)背景。在對案例進行整理加工、運用的過程中,就鍛煉了教師在復雜的實際環(huán)境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組織學生思考、討論、總結的過程中,又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組織和互動能力。在各種不同案例的研究和探討中,又無形的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所以,大力推進會計專業(yè)的案例教學,對于師資隊伍的建設有很大的推動和裨益。
4.有利于培養(yǎng)能力全面的會計專業(yè)畢業(yè)生
案例教學法的突出優(yōu)點在于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自主性的發(fā)揮。它的基本思想在于引導學生在了解案例背景的基礎上,通過運用基本概念、對案例的本質問題(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推導和論證,從而從自身的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準確的掌握和運用基本知識、概念,學會搜集和分析各方面相關的背景資料和信息,還要能夠適當?shù)恼撟C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全面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一種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式無疑更有利于能力全面的會計畢業(yè)生的培養(yǎng)。
二、目前會計案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沒有系統(tǒng)的進行會計專業(yè)案例庫的建設和規(guī)劃發(fā)展——案例教學資源不足
當前,專門進行會計專業(yè)案例收集和建設案例庫的高校還比較少,很多學校在課堂上開展案例教學時使用的案例往往是任課教師臨時找來的或是沿用以前已經有些過時的或者僅僅依賴于教材后附錄的幾個案例。這樣的來源不但在數(shù)量上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在時效性和針對性方面也完全不能夠保證案例教學的實際需求。素材的缺陷使得這些學校會計專業(yè)的案例教學效果在起點就已經大打折扣。
2.會計案例教學的實施不規(guī)范、計劃性差
一方面,在整個課程體系的制定和計劃中,絕大部分的學校都沒有把課程的設置、教學大綱的制定和案例教學方法結合起來考慮。這就導致了案例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使用不規(guī)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職業(yè)判斷(偏好)而不是實際教學內容的需要。如哪些課程應以案例教學為主,哪些課程中案例教學應占一部分的比例,哪些課程的哪些章節(jié)需要以案例教學的方式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等等都缺乏必要的原則上的規(guī)范和準備。
另一方面,教師在實際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中,不過多重視學生的全程參與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準備。最為典型的是教師在上一次提前告知的案例,教師沒有特別點明準備的思路和方向,學生也只是泛泛的大致了解而沒有深入全面的收集相關的背景資料,浮于表面,這從一開始就奠定了教學效率低下的基調。同時,在課堂的分組討論中,很多教師往往隨意分組,不注意引導討論的方向和深度,因而學生的學習就難以取得實質性的提高。
3.案例教學水平低下,教師的案例教學能力不強。
目前,我國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習慣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講授為主的方式上,對于案例教學方式的重要性、作用、規(guī)范程序及關鍵點等各方面的內容都缺乏認識和認同。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便是在課堂上實際開展案例教學,也缺乏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和討論的能力,容易導致案例教學流于形式、學生討論偏離主題、教師難以駕馭課堂等諸多問題,則案例教學的期望目標難以實現(xiàn)。在教學整體規(guī)劃中不重視,教師不認同,同時教師的案例教學素養(yǎng)也在比較缺乏的情況下,院校的會計專業(yè)案例教學水平低下也就成了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三、會計案例教學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
作為教師實現(xiàn)案例教學的“劇本”,案例教學的設計工作既基礎又重要,在具體設計時應遵循以下4個基本原則。
1.理論與案例相結合原則
案例教學是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的,兩者并行而不悖,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來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案例教學的設計中,首先,在會計案例教學的內容和學時方面,安排的會計案例教學進度與課堂理論教學進度,從時間和內容上保持一致。其次,應當科學辯證的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一方面,在進行案例分析之前,先應當把相關的知識體系梳理清楚,讓學生對于知識的層次和相互關系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另一方面,在組織案例實施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行發(fā)散思維,而在最后總結評價階段又應適當?shù)幕貧w到課本的理論知識體系中來。
這樣,在整個案例教學的實施階段只有將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和理解理論知識與實踐環(huán)境間的深刻關系。
2.典型性原則
典型性是案例選取和案例庫建設過程中的根本原則。一個適用的案例應當能夠代表該行業(yè)的背景特點,能夠涵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反映基本的教學原理。實踐中與某一知識層次相關的案例很多很雜,教師在進行案例庫建設時不能僅僅根據(jù)案例涉及企業(yè)的名氣或是案例本身獲取的便利性來選擇,應當嚴格的根據(jù)案例教學大綱的目標和要求進行篩選,只選擇那些最為典型與理論知識最為相關的案例。
3.拓展性原則
案例教學的突出優(yōu)點在于能夠在一個具體的實際背景中以一個典型的企業(yè)事件來闡述課本的理論知識,并給以學生思考和理解運用的空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得以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問題并深刻的理解實際環(huán)境。更進一步,為了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潛力,在進行會計案例教學設計時應當將所分析的案例進行拓展:第一,要求學生思考如果這個案例從法學或經濟學的視角來進行分析,是否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第二,再給出幾個相似的同類案例,讓學生在課下完成分析和案例報告的撰寫工作。這樣,通過這些拓展的思考和任務,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視野和他們舉一反三的推導分析能力。
4.導向性原則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的準備、思考和探討論證是學生個人綜合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礎,而學生能力提高的程度和質量則在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引導和總結歸納,所以,案例教學中層次最高的原則在于教師恰到好處的導向性。
案例教學中的導向性原則應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在時間安排上的導向性。一個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到多個知識點,并且要同時考慮幾個不同層次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對于時間的分配和掌握有著清楚的把握和導向。第二,教師在知識運用上的導向性。典型的案例還往往涉及到很多有關經濟法和高級財務管理的相關知識,這些是會計專業(yè)學生所不熟悉的,因而在考慮問題時需要教師適當?shù)募右渣c撥和提示。第三,教師在討論階段對于討論方向的導向性。大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在班級討論甚至在小組討論中都有可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新的問題或一個相近但并不完全適用的解決思路),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注意引導,既要肯定學生活躍的思維,更要及時的把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調轉回到案例的主題和核心問題上來,以保證案例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四、提升我國會計專業(yè)案例教學水平的思考
1.建立虛擬案例教學教研室,整合案例資源。
組建大專業(yè)(同屬于管理學的專業(yè),但源于不同教研室)的案例研究教研室。這是一個非正式、不具有明確組織機構的常設虛擬教研室,其職能在于將各個專業(yè)從事案例教學的教師組合起來,定期研討、共享案例及其啟示,從而建立起高質量的案例庫
和重新整合教師的案例資源以及促進各位教師的案例分析能力。一方面,不論是哪一個專業(yè)或哪一個層次的教師,在分析一個綜合案例時的思路和觀點都無可避免的受到其學科背景的制約和局限,而任何一個實際中的經典案例都無法僅僅從任何一個專業(yè)的觀點得到足夠深入的探討和分析,所以為了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不同的相關專業(yè)背景的教師就有了經常交流、探討的必要。另一方面,每位教師所收集的案例也都是有限和相對片面的,故案例庫的建設和共享則是案例教學中又一個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2.教師的案例教學能力的提高
毫無疑問,沒有出色的案例教學能力,也不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因而,為了開展會計專業(yè)的案例教學課堂的建設,作為會計專業(yè)的高校教師,首當其沖的應該去有規(guī)劃、有目標的提高自身的案例教學能力。在會計系(教研室)中研究案例教學方向的教師應當在確立研究方向后就要初步設計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將來3~5年的研究方向及發(fā)展規(guī)劃,其中應包括所期望達到的基本目標(理想目標),預期教學效果,案例庫的建設,后續(xù)學習和(深入企業(yè))實踐等相關具體計劃。規(guī)劃經系(教研室)主任審批后報教務處備案,作為將來考核的一個參照。同時,會計系(教研室)和教務處應給予該規(guī)劃必要的支持和關注,并督促教師按照規(guī)劃穩(wěn)步提高其案例教學能力,優(yōu)化教學效果。有條件的學校(系),還可以開展案例教學法教學比賽,以進一步推動教改的步伐。
3.課程考試方式的豐富
如果以案例教學方式為主的課程(如會計制度設計、高級財務管理等)的考核方式也局限于平時成績和期末閉卷考試兩者相結合(而且平時成績所占比例低)的老套路上,恐怕很難調動學生對于會計專業(yè)知識活學活用的積極性和熱情。所以,在這類課程的考核方式中,首先,應當加大平時成績(包括考勤、小組表現(xiàn)、個人案例分析報告等)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其次,在期末考試中,可以考慮以開卷的方式進行,重點考察學生在面對實際綜合問題時的分析能力和思考維度,而不僅僅局限于一般的簡答題或論述題;再次,還可以讓每位同學交一篇相關的課程論文,主題自定,圍繞某一特定典型的案例展開即可,作為評定最終成績的參考,優(yōu)秀的論文還可以在指導修改好后投雜志社發(fā)表。
4.注意教材的選用和建設問題
要組織好一個以案例教學為主的課堂,一本適用的教材發(fā)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在選擇教材時,教材應當具備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并在每一章節(jié)中(每一章節(jié)后)配備典型的案例和思考題,一般應由任課教師推薦,經教研室主任審核確定。同時,伴隨著案例庫建設工作的完善,也應當提倡任課教師開展案例教材的編寫工作:一開始,還不成熟的教材可以作為課堂選定教材的補充,當教材建設工作成效明顯,得到公共認可后,可以考慮作為課堂教材使用。這樣,既充分發(fā)揮了案例庫的作用,又提高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同時還增加了會計專業(yè)的科研成果。
5.加強互動,定期了解學生的反饋。
會計案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夯實學生的運用能力,所以定期了解學生的接受情況從而為后續(xù)改進提供參考也就成為了一件必須長期堅持的制度。首先,任課教師應當注重與學生的實時溝通,就案例的選擇、分組人員的確定及討論主題深度等各個方面及時(提前)和學生交互意見,盡量在堅持案例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尊重學生想法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其次,課堂結束后,任課教師和教研室主任應當積極的去了解學生的評價、實際的教學效果和教材的適應性等等,從而為后續(xù)改進提供參考;最后,根據(jù)不斷跟進了解到的情況,經教研室討論,修訂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教案中與案例教學有關的內容,從而可以更好、更規(guī)范的指導后續(xù)的案例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 宋艷敏.會計制度設計案例教學的實施[J].財會月刊(綜合版),2006(2)
2 羅小敏.淺談會計教學組織方法[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8(6)
3 陳婉麗.案例教學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會計之友,2008(8)
4 程翠鳳.會計案例教學法在會計電算化專業(yè)中的應用研究.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12)
5 于 夢、于亦銘.對高級財務會計案例教學中案例的探討[J].會計之友,2006(9)
6 施靜歐.管理會計案例教學初探[J].會計之友,2008(5)
7 劉洪波.管理會計案例教學法操作[J].平原大學學報,2004(12)
8 李曉寧、田文高.淺談大學生自主學習方法與能力的培養(yǎng).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4(3)
9 李春華.高校會計專業(yè)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J].石油教育,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