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平衡計分卡是一種全方位的績效評價工具,筆者將其同績效評價指標連接,創(chuàng)建了基于平衡計分卡的高職院??冃гu價方案和模型,以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競爭力。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高等職業(yè)教育是兼有職業(yè)教育和高等教育雙重屬性的一種特殊類型的高等教育,建構一種適應高職院校自身發(fā)展的績效評價體系,是決定高等職業(yè)教育能否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在高等職業(yè)教育充滿挑戰(zhàn)與機遇的今天,高職院校必須以高品質、低成本為主要的競爭武器,拓寬思路,大膽改革,提高學生培養(yǎng)質量。因此傳統的績效評價方式已逐漸失去其管理意義,策略性的績效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平衡計分卡是Kaplan和Norton于1992年共同提出的,其主要功能是將公司的經營策略轉變?yōu)闋I運上的具體行動,進而創(chuàng)造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平衡計分卡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財務、客戶、內部經營過程和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指標之間相互驅動的因果關系展現組織的戰(zhàn)略軌跡,實現績效考核——績效改進及戰(zhàn)略實施——戰(zhàn)略修正的目標。平衡計分卡大多是以營利組織為研究對象,近年國外的研究開始注意到非營利組織對平衡計分卡的特殊需要。由于非營利組織不是用利潤作為績效評價指標,因此對決策是否正確、資源是否充分利用、戰(zhàn)略目標是否實現沒有一種緊迫感。作為非營利組織的高職院校面臨生源市場與畢業(yè)生就業(yè)市場的雙重競爭,需要運用一種策略性的管理工具——平衡計分卡,把學校的發(fā)展策略化為具體行動,并將其連接到績效評價指標,使績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學校的戰(zhàn)略層面,使之成為學校戰(zhàn)略的實施工具,通過績效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競爭力。
二、傳統績效評價制度
傳統的高職院校績效評價指標提供了一種分析與測量組織或系統行為與績效的手段,主要通過對學校的辦學成果和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數量化的測評,為學校了解自身的辦學及其效益狀況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但是傳統績效指標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主要體現在:
?。ㄒ唬?績效評價指標的片面性
績效評價指標所測量的往往是辦學的產出因素,而對于這些產出所依據的條件和過程則重視不夠,它經常強調的是能夠測量的數量因素,而忽略了學校辦學中其它更重要的信息,比如當生均成本被看成是有效率的指標時,教學質量就會被忽略,而當用出版的數量來評價學校的科研績效時,則教師們就會積極地去寫許多缺乏深入研究的“短、平、快”的書,這樣會導致教育質量的降低。
(二) 績效評價指標的任意性
績效評價指標中并非所有能測的數據都能代表學校的績效,指標的制定和運用具有很大的任意性。有些指標僅反映了績效發(fā)展的趨勢或績效形成的條件;有些指標所代表的結果也并非是完全由學校所能控制的,最突出的例子是用學生的成就來代表學校的績效,但學生的成就更多是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能力等學校教育難以控制或難以完全控制的因素影響的。
?。ㄈ?績效評價指標的短視性
績效評價指標通常強調的是近期的產出,而忽略了長期的結果。由于教育的長期性和遲效性,在短時期內學校的辦學績效是不易被合理評價的,這樣,績效指標的測量往往存在著短視的行為,它重視的是一些如生均成本等近期數據的測量,而忽視了長期的如對學生對社會貢獻的測量。
?。ㄋ模?績效評價指標應用的局限性
績效評價指標應用的局限首先表現在績效指標的運用需要投入大量財力和人力,需要收集大量的關于辦學活動的數據,其所取得的收益許多都被其消耗所抵消,而數據不足一直制約著績效指標的廣泛運用;其次,績效指標應用的局限性表現在它大都被政府用于資源的分配,成為政府強化對學??刂频氖侄危鲆暳藢⒖冃е笜藨糜趯W?;蛘邔W校內部的系或部門這些更為有效的水平上。
總之,傳統的績效評估指標往往看重結果而不重視過程,忽略外部環(huán)境變化對學校造成的沖擊,不能掌握影響學校辦學的關鍵因素,以致無法實現績效評估的最終目的:透過評價結果規(guī)劃未來,維持學校的競爭優(yōu)勢。因此高職院校應該認清自身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制定出合適、務實的衡量指標。
三、平衡記分卡績效評價模型
1992年Kaplan 和 Norton 提出平衡記分卡理論,一種全新的績效管理方式得以廣泛應用。平衡計分卡既強調縱向的連續(xù)性,使財務類指標、客戶類指標、內部運作指標和學習成長指標形成層層遞進關系,也強調縱向的平衡性,注重四大類指標在實現戰(zhàn)略過程中的協調性發(fā)展,見下圖(圖1)所示。
平衡記分卡直接從戰(zhàn)略發(fā)展的角度對組織的各類指標進行分解,對組織的環(huán)境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平衡記分卡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的組織和不同的戰(zhàn)略發(fā)展階段,建立具有導向作用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四、基于平衡計分卡的高職院??冃гu價方案的設計
高職院??冃гu價的實質是對高等教育滿足國家、社會(用人單位)、學生需要程度的價值判斷,作為評價本質的價值判斷是對學校教育質量的價值判斷??冃гu價指標的設計要充分考慮這些要求,并要全方位地進行。
?。ㄒ唬╊櫩头矫?
“顧客之上”是企業(yè)管理的準則。顧客對于學校來說是學生、家長及校友,面對競爭的教育環(huán)境,學校如何維持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并建立良好的顧客關系,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平衡計分卡的顧客設計即明確目標顧客,針對目標顧客的需求,提供符合顧客價值主張的產品與服務,包括明確產品與服務屬性、維系顧客關系與提升學校形象。
產品與服務屬性就學校而言是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教學、靈活的課程設置、良好的軟硬件設備以及優(yōu)質的服務,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方便學習、愿意學習,并適時和及時給予協助,建立良好的互動。學生在校表現出色,就業(yè)或升學成績突出,學生滿意、家長信賴、校友支持可以創(chuàng)造學校的情感聯系,進而建立良好的關系。學校得到顧客的肯定和外界的認可也就建立起了用心辦學、績效卓越的優(yōu)良形象。
(二)內部流程方面
Kaplan and Norton認為在發(fā)展平衡計分卡內部流程時首先界定一個完整的內部流程價值鏈,價值鏈的起始端是創(chuàng)新流程,即判別顧客目前和未來需求,制定新方案以滿足這些需求;接著是營運流程,即提供現有的產品和服務給現有的顧客;最后是售后服務,即在顧客購買和使用產品后提供必要的服務,增加顧客從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中獲得的價值。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其內部流程價值鏈如圖2所示。
創(chuàng)新流程的策略目標是整合資源、發(fā)展學校特色、建立重點專業(yè)和重點學科。營運流程的策略目標是營造優(yōu)質的教學環(huán)境,并監(jiān)控教學質量。服務流程的策略目標是強化服務熱誠。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高效的行政服務能迅速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求。而要提高行政效率,應先建立起優(yōu)質的組織團隊,強化行政人員的科技應用能力,簡化行政流程,并且行政人員要富有責任感,要更具主動性,更能團結合作。
?。ㄈW習與成長方面
Kaplan and Norton認為在發(fā)展平衡計分卡的學習與成長層面時涉及三方面內容:員工的能力,信息系統能力,激勵、授權和配合度。凡是追求卓越績效的策略,通常需要對人、系統和流程進行大量的投資。
對于學校而言,教師是其最寶貴的資產。教師應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強化專業(yè)能力,積極進取,進而塑造優(yōu)良的教學風氣。而行政人員則應重視在職訓練,秉持行政服務教學的理念,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全面提升學校教職工的素質,將學校轉化為學習型組織。
?。ㄋ模┴攧张c預算方面
營利組織以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作為財務績效的目標,而對于非營利組織的高職院校來說,財務提供的并不是目標,而是一種約束。學校必須把開支控制在預算之內,但衡量一個學校是否成功,不能僅僅以控制開支為標準,即使開支低于預算也不足為奇。由于學校是以滿足需求為導向,其經營是否有成效,應視其是否能
滿足顧客的需求來評價。財務與預算層面的平衡計分卡如圖3所示。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績效評價各個指標要與學校的信息系統集成,四個方面的指標通過因果關系聯結構成一個完整的評價考核的整體。具體如圖4所示。
五、建議
?。ㄒ唬┰u價內容要追求實踐性、針對性
高職教育的評價內容一定要區(qū)別于普通高校的評價標準,認真按照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基本特征去衡量。切忌套用普遍性而抹煞特殊性,防止將高職教育引入學科教育的路子。因此,在績效評價時一定要牢牢把握職業(yè)技術產學結合的應用性特征。
?。ǘ┰u價方法要體現多樣性和經常性
在評價方法上要爭取評估信息和評估主體多樣化,確保評價的客觀性。要到用人單位了解畢業(yè)生工作情況和畢業(yè)生對所畢業(yè)學校的評價意見,要建立學生評價系統、教師評價系統、學校評價系統和社會評價系統,使評估的信息多元化和大量化。對高職教育評價應是一種制度,而不是臨時的和應付性的措施。